诠释 “橙盒子” 东方美学意境
图文博识 / 2022-09-09
广汇美术馆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并呈现当下多元的艺术生态,为“藏”的艺术性赋予“育”的公共性,保证观众的无碍畅游和互动参与,以探馆的方式诠释“橙盒子”东方美学意境,跟随我们开启这场艺术之旅。
GHAM 探馆
广汇美术馆这座“漂浮的盒子”,源自诞生前就先具规模的收藏体系——20世纪中国水墨艺术,和其东方意境气韵的灵感。
◮广汇美术馆现场
馆体由造型几何体块组合,配以玻璃幕墙的生动穿插,使结构外观层次清晰,彰显整体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传达广汇美术馆对当下艺术生态的积极参与。
主体建筑底座的自然衔接,形似灵山秀水之间,一张山水长卷展现于绵延起伏的天府绿地。
◮广汇美术馆现场
廊道与绿地之处皆有蕴藏东方美学的流动线条贯穿,就好像多线剧情,让看展这件事情在广汇美术馆充满无限可能,而关于艺术和生活里的美,是因为我们的感受充满了对意义的诠释。
“ 浣砚池” 的故事
广汇美术馆群落景观的打造以馆藏经典为灵感,取中国山水画为“形”与“神”的主题,“建筑为山”“地形为岭”“铺装为水”的方式勾勒意境。
浣砚池这样与现实景观的融合之作,就是以这样的主题设计的。
◮广汇美术馆“浣砚池”现场
我们东方艺术有“藏”的精神,对“隐”的表达寓意便是承载这样的印记,文化的根脉与底色,通过景观的呈现长久伴随在广汇美术馆的公共绿地,呼吸之间感受生命的弹性和20世纪中国水墨艺术的风度。
浣砚是隐者清趣,浣砚池是文人的体面。明代画家陈洪绶,醉酒西湖边,兴起便提笔为友人沈颢作《隐居十六观》图册。以简洁的白描绘隐士生活中的十六个观照: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沽、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
每一幅特殊意象,皆与一位古时隐逸高士人物对应,谁能说东方美学不是藏了这样的生活智慧和精神真理呢?
◮陈洪绶,画隐居十六观(之九)
浣砚源自文人在池塘中洗砚,谓之“浣砚”。
昔日苏东坡的洗砚池中,传说鱼饱食墨汁化龙而去。重情调,养性情,在乎山水之间,非汲汲于功利者所能为也。
观非目看,乃内心观照之谓。
何以清池唤墨池,士人风骨与东方艺术精神正将洗炼,前传与新梦承接,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我们从6年锤炼中走来,也将踏兴波前行。
回顾第九届UP-ON国际现场艺术节与“复义空间”——广汇美术馆国际公共艺术项目,有两件作品在浣砚池水中展出。
“复义空间”——广汇美术馆国际公共艺术项目,艺术家冯陆(德)三件参展作品之一《匹诺曹》,被一个透明的亚克力盒子包裹起来,其中大象、鸵鸟、人与猴子层层相叠,像马戏团杂耍演员一般,为作品频添动态。
◮冯陆《匹诺曹》,108 x 80 x 144cm,玻璃钢着色,2016
大象的长鼻子、鸵鸟的长脖子、匹诺曹的长鼻子又构成一道横向的平行线,对作品固有中心延异,可视为对作品主体的解构。
透明的盒子,无形之中对作品的空间形态束缚,但作品却通过自身的结构分割,构成自发地,为自我的表达提供了交错,从而有了打破和新生。
第九届UP-ON国际现场艺术节广汇美术馆会场,女性艺术家李艾筱的现场作品在浣砚池呈现,作品题为《生育》。她身袭白衣坐在置于池中,手中抱着灌有红色液体的气球。
在不断按压下,气球被源源不断地注入池中的水,变得越来越大。倏忽间气球爆破,气球中红色的水溅在她身上,池水也在各位观众心中缓缓流淌。
◮广汇美术馆公共绿地现场
GHAM 探馆
“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超脱尘世的“升腾”设计理念贯穿广汇美术馆,而这也是东方艺术精神之追求。
◮广汇美术馆现场
广汇美术馆馆藏大量20世纪中国水墨艺术作品。故,设计理念均源自中国水墨意境,建筑形似灵山秀水之间“漂浮的艺术体”,形成“水墨”与“现代”、“曲”与“直”、“柔美”与“力量”的碰撞。
同时,遵循公园城市的规划理念,为画卷引入山景、池水、植物等元素,柔美的建筑景观配合简洁的建筑体,更隐喻了成都特有的巴蜀山水和青铜文化,彰显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审美意蕴。
◮广汇美术馆现场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情境下进行自我修炼,理想与现实合一,知晓与行动合一。广汇美术馆建筑群落,其场地为不规则四边形,东南边为最长近五百米,西南边为最短少于两百米。
场地内部的划分空间均为不规则图形,极具自然山水之感,群落空间隐藏于山峦起伏的建筑中,而美术馆的橙色主楼漂浮在山峦之上“欲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这是广汇美术馆馆藏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形”、“神”与现实景观的融合相生。
◮广汇美术馆现场
“宙合广场” 的故事
宙合之意,上通于天空之上,下深于土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拢天地。
◮广汇美术馆宙合广场俯瞰现场
广汇美术馆主楼高31.90米,前后入口“双首层”的设计保证参观流畅,主楼东侧广场名为“宙合广场”,后期将作为LAB系列空间的一部分共同规划使用,体现对多元艺术文化无限开放与包容。而这样的规划更是贴合了《管子·宙合》中,“天地,万物之橐也;宙合,有橐天地。天地苴万物,故曰万物之橐。”的本源。
◮广汇美术馆宙合广场现场,及复义空间参展艺术家何利平《这种生产方式看上去就像艺术品II》
“宙合”实则取自馆藏重要艺术家之一,被誉为“山水画一代宗师”的黄宾虹斋名。
黄宾虹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可以说黄宾虹把中国画当代发展推进到了一个阶段和层次上,带领中国绘画走进了现代性,这是中国画的本体发展,而不仅仅是黄宾虹个人风格的简单确立。
◮黄宾虹《黄山天都峰》,纸本设色,141cm X 60cm,广汇美术馆藏
对于山水创作,黄宾虹曾言必然有其过程:“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
他一生曾九次登临黄山,绘制了较多以黄山风景为题材的山水作品,黄宾虹形象地譬喻:“山峰有千态万状,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有的山峰如童稚玩耍,嬉嬉笑笑,活活泼泼;有的如力士角斗,各不相让,其气甚壮;有的如老人对坐,读书论画,最为幽静;有的如歌女舞蹈,高低有节拍。当云雾来时,变化更多,峰峦隐没之际,有的如少女含羞,避而不见人;有的如盗贼乱窜,探头探脑。变化之丰富,都可以静而求之。此也是画家与诗人着眼点的不同处。”
◮黄宾虹《黄山天都峰》局部
“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此幅《黄山天都峰》用笔精湛,构思缜密,无疑为黄宾虹“黄山题材”的一幅佳构,一如既往地体现着他深厚的美学思想。
郭沫若等:“此名‘宙合’者,谓其道上极於天,下察於地,稽之往古,验之来今,推之四方,运之四时,皆一道所范围,而万物莫能外也。”谓囊括上下古今之道。“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初“国学保存会”改为“神州国光社”,且增设古物流通处,黄宾虹曾开了一家“宙合斋”文物铺。
张大千曾论黄宾虹收藏所长,曰:“识字第一,画第二。”黄宾虹曾在成都女附中讲演古代文化,倡导时人应对我国秦汉以上古物尤为注意:
如河南出土之龟甲,敦煌发见之经卷,一一考释,引起吾国人士咸知读古书者,非识古文字与明古物不可。于是细心研究,始知东汉学说、西汉学说犹有未尽。黄宾虹认为中国作为东亚文明古国,古物甚富,为欧美人士所羡慕。研究国学、发扬国光,才能在西学东渐中始终树立民族自信。
◮广汇美术馆现场
正是因为“道尚贯通,学贵根柢,用长取短,集其大成”,他最终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绘画的传承者、总结者和创新者。
GHAM 探馆
“借山剧场” 的故事


齐白石“衰年变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将民间艺术融入文人画提供了一种可能,还在于更广泛意义上为民族艺术注入更多人文要素和文化内涵,直接影响了中国后来绘画的发展脉络。在借与变中,一来一往,“宙合”万物的关系就从无到有了,而往来“借”、“变”的形式,也会在广汇美术馆运营的过程里逐渐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