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美术馆

广汇美术馆官网——GHAM | 馆藏近现代水墨艺术

中国美术教育史先锋冯钢百和李毅士

图文博识 / 2019-08-12

从明末清初直到清朝结束,当时中国的艺术革命不同于同时期的日本。中国的画家是在被迫的情况下了解学习西方的艺术,当权领导者并没有推行彻底的革命,而是能拖一时是一时,不能拖了就局部解决表面问题,民间的有识之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曲折探索,所以艺术的改革之路是缓慢、谨慎和严峻的。



冯钢百

(1884--1984)


广东早期油画的先驱者和美术教育家,以肖像、静物、风景为主,尤其擅长肖像。


高寿的冯钢百,还集天赋和勤奋于一身

在上文中提到李铁夫是我国最早出去留学的艺术家,虽然是最早,但是他归国较晚,且较少参加教学活动,因此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有限的。冯钢百(1884--1984)是李铁夫在纽约美术学院的同学,他貌似是上个世纪唯一一位过了百岁的油画家哦,还因为天赋和勤奋在生前获得了长久的名声。


image.png

冯钢百作品


image.png

冯钢百 《男人肖像》 1919年 布上油画 48x36cm 中国美术馆藏

为了谋生,冯钢百辗转于墨西哥、旧金山还有纽约,这一路来,17年的海外旅程不仅让他生存了下来,期间还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对西方古典油画有着深厚的理解力。


在美国期间,听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在邀请海外学生回国执教一事,他带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情,于1921年回到了广州,成为国内最早传授西方油画知识的画家之一。


image.png

冯钢百 《黄居素祖父像》 1924年 布上油画 60x50cm

image.png

冯钢百作品

冯钢百与梅雨天、胡根天、陈丘山等人成立了“赤社美术研究会”(简称“赤社”,后来更名为“尺社”,于1931年被封闭),旨在研究西洋绘画,希望能集合国外归国的艺术家和学者及有志于研究西洋画的青年一起研习美术。


截至1930年,从赤社出来的人不下于400人,李铁夫和关良也曾是其成员之一。


image.png

胡根夫(左一)、李铁夫(左二)、冯钢百(左三)在广州合影(1930年)

除了赤社,冯钢百还与胡根天一起参与了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组建,他担任校务主任和西画专业导师。“二战”之后,他在香港居住了几年,解放后回到广州,在文化部门任职。


历史上,虽然他没有参与关于艺术问题的讨论,但是他在西方艺术教育方面的努力,革新了停滞不前的中国美术。



李毅士

(1886--1942)


李毅士名祖鸿,是近代画家。喜欢物理,善于西画,爱用西法画中国历史画。

image.png



不会科学研究和法律知识的画家不是一名好画家


李毅士(1886--1942)是早先一拨留学于日本的青年,不同于李铁夫和冯钢百出国是为了谋生,人家出国可能是为了日后为官啊,因为他就读于法律和士官学校。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父亲是一名画家的缘故,李毅士于1907年进入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接受西方学院化的绘画训练。都说学艺术的是因为不擅长于理科方面知识的学习,可是李毅士不是啊,他喜爱科学,热爱研究,擅长逻辑分析,最后可是成为了格拉斯哥大学物理系的人啊。同样是响应蔡元培先生的号召,李毅士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理工学院。


image.png

李毅士 《宫怨》

Anyway~他凭借着一身的本事和上天各种眷顾,归国后成为了早期艺术界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参与了很多不同城市的艺术学院的教学工作,身体力行地影响着绘画的革新。


image.png

李毅士 《李梦白像》

无论是李铁夫,还是冯钢百、李毅士,或是下一期即将出现的李叔同等人,他们在艺术追求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美术愿景方面的心是几近相同,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尽可能地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予以传授,最后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有所作为的艺术家、教育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