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汇趣(十三)| 朝代更迭 icon辈出 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你要哪个?
图文博识 / 2019-09-0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上接秦汉,下起隋唐,特别是文化艺术中的佛教造像和道释人物画以及山水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画依旧暂居着主导地位,山水画于隋唐后才大放异彩),下面就来简单分享几个当时的super star。
绘画的盛典 人类的敦煌
由于当时朝代更迭频繁,常年混战,三十多个王朝交替兴灭。玄学、佛教、道教等各种教派相互影响和渗透,而佛教最为盛行,佛教艺术也因此膨胀了。
为什么说当时的佛教盛行呢,因为来自印度的各种佛教宣扬的佛法是关于“慈爱”、“善缘”等理念,与战争刚好相反,让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皆能在战争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喘息。
当时的画家几乎都善于绘制佛教绘画,如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等皆能精绘佛画,佛教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主要科目,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莫高窟
新疆、甘肃、河南等地多发现有佛教造像和壁画,特别是敦煌的莫高窟,简直是我国佛教绘画的聚宝盆,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
据记载,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牛气冲天顾恺之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顾恺之绝对是一个牛气冲天的艺术家……
顾恺之(346—407)从小博学多才,他的传世名画有《女史箴图》(现存为唐摹本)、《洛神赋图》、《列女图》,除了绘画还有《论画》、《花云台山记》等画论著作,对后世的绘画影响巨大,如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周昉等都曾受他影响。
女史箴图(局部)
女史箴图(局部)
《女史箴图》是根据书籍《女史箴》绘制,画作一问世,便一直得到历朝皇室的收藏和喜爱,现存的画作有一半的版面都是各种名人的题跋。
女史箴图(局部)
该画作采用一文一图的形式敬告妇人如何做人,画风古朴,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劲道,人物神态宛然,端庄娴静,其卓越高超的绘画技巧毕现无疑。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现存为宋摹本)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根据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而绘制。
洛神赋图(局部)
该画作为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全卷分为三个部分,采用连环画技巧,将主人公与女神的相遇相知到依恋分别再到追忆思念的内容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出来,画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力丰富,内容曲折细致,层次分明,人物飘逸,将诗与画达到了高度融合。
“画龙点睛”张僧繇
从古至今,许多人喜欢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形容某个行为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来源于有关张僧繇的传说……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局部)
张僧繇善人物故事和宗教画,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传世代表作有《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现存为唐摹本)。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局部)
据《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他曾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活灵活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四条龙没有眼睛,吃瓜的民众就提议让他把眼睛画上去,当他画完两条龙的眼睛的时候,突然风云骤变,两条龙腾空而起,吓坏了吃瓜群众,回头看,另外两条没点眼睛的龙依旧还在墙壁上。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局部)
张僧繇的作品之所以这样活灵活现,是因为他学习天竺的“凹凸技法”(就是现在所谓的立体透视和明暗画法),让画面产生了生动立体的效果。同时研究卫夫人的书法,创造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画的技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以上内容都只是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光彩,虽然战阵频繁,可是那时的绘画却是异常繁荣,人才辈出。彼时的绘画作品作为艺术创作,一方面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又可以使人得到美感享受,更是孕育了隋唐绘画的新面貌。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