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汇趣(三)| 钱纳利:开辟“钱纳利画派” 引领“外销画”风骚
图文博识 / 2019-07-09
在英国有一名叫做钱纳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2)的优秀青年,18岁就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和英国最重要的画家威廉·特纳是同窗,他受到著名肖像画家约书亚·雷诺兹画作风格的深刻影响。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就待这名有为青年发光发热,照耀艺术史……
钱纳利晚年的自画像
钱纳利的一生可以用“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八字来形容,不同于郎世宁的一路坦荡,他一生辗转多地,虽然才华横溢,收入可观,但因却挥霍无度,导致负债累累。
为了躲避债务,钱纳利于1802年逃离英国,渡海前往印度,在印度混迹23年之后,再次因债务危机前往下一个躲债之地澳门。后旅居澳门27年,直至在穷困潦倒中因病去世,无人为其料理后事,遗体被裹入草席之中,悄然入土。
钱纳利 《澳门南湾》 油画 33.9 X 59.6cm
钱纳利不仅是命运与郎世宁天差地别,其绘画题材也是迥然不同。郎世宁一生都以宫廷生活为绘画题材,将中西绘画的技法相融合,而钱纳利则以平凡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风俗作品,在其技法上几乎未受中国绘画的影响。
钱纳利作品
钱纳利作品
不管是富商和传教士,还是渔民、铁匠、郎中、烟鬼、挑夫、理发师、乞丐以及农家院、小餐馆、铁匠棚、集贸市场、街头棋局,都是钱纳利的描绘对象,他不仅描绘了19世纪澳门的日常,更是记录了19世纪中国的风土人情。
钱纳利《澳门眼科医院院长托马斯・柯立治博士与中国病人在一起》
1835年 油画 美国麻省萨勒姆皮伯第・伊赛克斯博物馆
钱纳利擅长抓取普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画,通过不同阶层的人物特征和生活场景,同时熟练地运用明暗画法和透视技巧,使观者融入到画面中去。这幅画,一看一位打扮洋气的医生为中国病人看病时表情得瑟的场景。
钱纳利 《澳门葡萄牙总督之妻西华・品托夫人》 1840年 油画 伦敦苏富比美术馆
这幅画就更厉害了,这不是一幅普通的肖像画,不仅仅画出了澳门葡萄牙总督夫人的盛世美艳,表达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更是暗示了他和高层澳门葡萄牙总督的关系,好像在说大哥不是你随便可以欺负的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因为钱纳利晚年一直生活在澳门,他的西方绘画技巧又得到了富人们的认可与喜爱,直接熏陶和影响了中国南部沿海绘画尤其是油画的发展。一批中国本土画家开始模仿他的画风,甚至构成了后来的“钱纳利画派”和盛极一时的“外销画”,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广州畅销的外销画家——他的学生林呱,原名叫做Lamqua 关乔昌(1801-1860)。
林呱(关乔昌)《自画像》清 油画 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藏
几乎所有的画家在初期都会找心中的喜爱的艺术家作品去模仿,林呱更是如此,对西方绘画里面的透视和明暗以及色彩的学习,都来自于其师傅钱纳利。从上面这张自画像中,可以明显看到不同于中国式的肖像画法,在暖黄色调和熟练的明暗技法的烘托下,观者好像除了能和他含情脉脉的眼神对视外,还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他油光锃亮的大脑门,你感受到了没……
钱纳利用水彩描绘的澳门全景图
钱纳利作品
钱纳利作品
钱纳利擅长水彩,为港、澳、粤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特别是为现在澳门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图像资料。
钱纳利在中国的27年,一直在广州一带画画、授徒,让中国的画师能够近距离学习英国古典绘画技巧,促使“外销画”盛极一时,深深影响中国南方沿海通商港阜绘画的发展,他引发的“钱纳利画派”促进了19世纪中西绘画交流与发展。
正在创作“外销画”的中国画家
钱纳利虽然晚于郎世宁一个世纪,但是他对中国艺术史的发展和影响力完全不亚于郎世宁,提起中西艺术交流发展史,钱纳利是一位不得不提及的人物。